- NEWS最新消息
- 最新消息
- 報章雜誌報導
NEWS最新消息
2020/07/06
華人健康網-濕疹=異位性皮膚炎?皮膚癢發作好難受?食衣住行這樣做改善
記者洪毓琪/台北報導
資料來源:華人健康網
每到換季,皮膚就反覆發癢,但是,許多人都搞不清楚什麼是濕疹?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甚至近來網路流傳:「濕疹等於異位性皮膚炎」的說法,到底該如何分辨?想要改善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不適該怎麼做?就讓專業皮膚科醫師來為我們解說。
濕疹=異位性皮膚炎?皮膚科醫師詳解
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,其實濕疹(Eczema)一詞,在皮膚科中指的是,皮膚出現續發性皮疹、乾燥、搔癢、紅腫、脫皮、起水泡等症狀的統稱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皮膚問包括:異位性皮膚炎、接觸性皮膚炎、富貴手、汗皰疹都可囊括在濕疹分類底下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異位性皮膚炎、富貴手、汗皰疹、接觸性皮膚炎都可以稱作濕疹。可是,反過來說,濕疹只是以上皮膚疾病的統稱,所以民眾不能直接把濕疹,就等同於異位性皮膚炎或汗皰疹、富貴手等病症劃上等號。針對造成皮膚搔癢、不適的確切原因、類型,以及治療方式,還是需要皮膚科醫師進一步診斷較有保障。
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搔癢難耐,更會影響外觀 常讓病友身心俱疲
至於面對難纏的異位性皮膚炎問題,民眾到底該如何改善呢?趙昭明醫師指出,從臨床角度來看,相對於上述提到的汗皰疹、富貴手等濕疹問題,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,多與人體免疫失調,導致皮膚屏障保護力較一般人弱有關,因此在治療、處理上確實會比較棘手一些。
而異位性皮膚炎根據病灶面積大小,又可分為輕度、中重度的不同。一般來說,測量方式為,病兆大小為1個手掌的面積,約占體表1%。
輕度:病兆面積占體表30%以下。
中度重度:病兆面積占體表30%以上。
對於輕度患者來說,可能在病症發作時,還稍能忍受。但如果邁入中重度病程者,除了需忍受皮膚紅腫、發癢等難忍的生理症狀、睡眠品質不佳問題外,往往更被迫承受外貌上的影響,也因此常讓病友感到身心俱疲,使其在社交、生活上碰壁或退縮。
改善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正確用藥 專家教你從「食衣住行」有效舒緩
有效治療改善異位性皮膚炎,非常重要。趙昭明醫師強調,除了建議疑似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患者積極就醫,按照醫囑塗抹、服用抗組織胺或含輕度類固醇的藥物來輔助舒緩外,不妨從日常生活著手一起改善。
趙昭明醫師也提到,其實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,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2大因素。先天原因,可能和遺傳體質有關,這類患者多半從小有氣喘、各種過敏問題,且從小皮膚狀況就不好。而後天因素,則和天氣(季節交換)、壓力、環境變化、睡眠品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雖然先天體質因素難以逆轉,但民眾仍可以透過調整日常生活飲食、作息,從食衣住行,全方位著手改善,減少後天致病因素,自然能有效緩解、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頻率:
《食》:少吃辛辣、刺激、含糖量高,以及經油炸料理的食物。另外,致敏性高的蝦、蟹等甲殼類海鮮也要少碰。
《衣》:穿著純棉衣物,減少皮膚和衣料摩擦的機會。同時,避免穿著緊身衣褲,維持肌膚通風,以防止皮膚因處於悶熱、潮濕狀態而出現不適。
《住》:落實居家環境清潔,除了空污警報時少開窗、開空氣清淨機,也建議敏感族群最好每2週~1個月定時清洗、更換床單、被套、枕頭套等寢具,且以50℃以上溫度洗滌、曝曬,以減少塵蟎滋生的機會。
《行》:外出時更要留意有無空污、PM2.5超標問題,建議適時配戴口罩,穿著長袖衣物,且養成出外返家後立刻洗澡或更換衣物的習慣,來減少空污影響。還有要加強防曬以避免紫外線、高溫加劇皮膚不適。
【皮膚科醫師小叮嚀】:
最後趙昭明醫師也提醒,除了以上原因外,心理、情緒因素也是民眾看不見的致敏原因之一。建議大家要適度紓壓、遠離壓力源,都有助於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的發生。
異位性皮膚炎根據病灶面積大小,又可分為輕度、中重度的不同。一般來說,測量方式為,病兆大小為1個手掌的面積,約占體表1%。
雖然先天體質因素難以逆轉,但民眾仍可以透過調整日常生活飲食、作息,從食衣住行,全方位著手改善,減少後天致病因素,自然能有效緩解、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頻率。